纸上承载经典,汉字延续文化。从笔尖上走出的一个个方块字,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正走在复兴大道上的美丽中国,一个个方块字,见证了文化跳动的脉搏,将中国博大深沉的文化,细细密密的织画在了时光的长河中,把中国的文明进程推演的栩栩如生,妙笔生花。
汉字滋养了一群淳朴多情的女子和浓眉大眼的后生,也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今天。蒹葭为你苍,白露为你霜,你从甲骨文中昂扬走出,裹挟着华夏民族美育与文学教养的经典,培养了华夏儿女诗性的智慧。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悠悠岁月,漫漫长河。当古埃及文明在波斯帝国的铁蹄下呻吟的时候;当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交加的寝室上消失的时候;当古印度文明在异族文化的蚕食下迷路的时候,只有华夏文明在腥风血雨中傲然挺立。从古至今,无论是领土的分裂统一,还是政权的更迭交替,中华民族之所以强大,五千年来长盛不衰,源于文明独有的文化基因——汉字。汉字就是一个工笔大师,跨朝越代、超越疆域界限、穿越历史时空,一笔一画,公正、永恒地记录下了历史的每一步足迹,冷静地叙述中国漫长崎岖凤凰涅槃的历史,记录着中华儿女自豪而又心痛的反思历程,折射中国的兴衰起伏。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藏一个中华的故事。千百年的风俗礼仪、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了一个个汉字所要反映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画之中。它顽强的生命则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传承着深厚的中华文化。靠汉字而勾勒的城市文明,由汉字而组成的四书五经,靠汉字而演绎的情感故事……一切神秘的东西都会因汉字的出现而彰显,一切事物都可借助文字而流传,一切现状都将为文字的运用而改观。
汉字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沿着历史长河追溯文字的演变历史,亦能看到中华文明的兴衰更替。汉字的起源是非常漫长的,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于奴隶社会前期,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有关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皇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氏族到部落,到后来国家的出现,交际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也促进了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了规范化,中国文字纵的是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一脉相承下来的,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代表着民族的自尊、自强。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汉字是表意兼表形的文字,汉字是注重审美形象的文字,汉字如歌如画如符咒。譬如一个“水”字,就把山川河流勾勒其中,从一撇一捺的笔画中仿佛就能感受到水的灵动与韵律。汉字有着神奇的组词能力,几个形象鲜活的汉字组在一起,便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几千个汉字组在一起,便是一篇情感流动思想丰富的文章。在这字与字、词与词之间,传递出的已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而是人类的种种美妙情感。
韵律严谨的唐诗,摇曳生姿的宋词,宣泄情感的元曲,金戈铁马或缠绵悱恻的明清小说,这些千变万化的内心表达,都基于我们形象意境丰富的方块字。太初有字,于是我们祖先的情感便有了情感的寄托。这些富有魅力的文字,仿佛天生就有诗的灵性,为我们描绘出了由青瓦白墙的沈河人家渲染的一幅淡淡的江南水墨画;为我们刻画出了盛唐的雍容华贵,人民的安居乐业;亦为我们临摹了在战乱的年代为良人缝寒衣的怨妇在七月流火里的叹息……汉字揭示了生命的规律、人生的哲学;描绘了宇宙的辽阔、海洋的无际;解读了民族团结的奥秘、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然而文字发展的脉络并非一帆风顺,感触汉字的脉搏,不免让我们心有余悸。
文字本在生活中生长,留下了点点滴滴。当文字在今天与人们的生活有些脱节时;当“提笔忘字”成为文字发展现阶段的困扰时;当电子书蓬勃发展、手机微博泛滥时;当人们慢慢习惯“拼写”而不是“书写”时;我们的文化危机也将要浮出水面。人们慢慢习惯于拼写,使得汉字没有过程,只有结果,人们不知道汉字的横平竖直,一撇一捺的结构,不知道笔顺,更不能体会汉字中蕴藏的奥妙,那么,汉字赖以生存的根基就濒临逐渐被毁掉的边缘。
面对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我们呼吁文化的回归。打造美丽中国,传承中华文化,需要汉字这一载体。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根,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最本质的推动力。因此我们呼吁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拼写”与“快餐文化”去用心感受纸质文章的触感以及纯粹而又精良文字的欣喜。那些在我们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如同生命跳动的脉搏,在神州大地上随心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