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正文 
马德光:十年收藏一本好账
2013/10/13 9:21:11 来源:本站

摘要:摘要:三年前,马德光在山西开始着手处理自己的企业。山西首屈一指的驾校、道路设施标牌厂、煤炭业等,几个企业以及差不多两千多位员工的安置,让这项收尾工作持续到2011年底才完全结束。 三年后,在苏富比扎根亚洲四十年秋拍的北京预展现场,马德光可以笑言自己这位十多年的“业余老藏家”终于转正…

推荐关键字

 三年前,马德光在山西开始着手处理自己的企业。山西首屈一指的驾校、道路设施标牌厂、煤炭业等,几个企业以及差不多两千多位员工的安置,让这项收尾工作持续到2011年底才完全结束。

  三年后,在苏富比扎根亚洲四十年秋拍的北京预展现场,马德光可以笑言自己这位十多年的“业余老藏家”终于转正了。

  结束企业对于一个中国企业家来说,都不可能是一两个原因可以简单使然的,但十多年的艺术品收藏,让本就更愿意享受生活的马德光明白,自己只不过是放下一份重的事业,而选择了一份相对轻松但同样需要胆识的事业。

  高起点入市 选对拍卖行选对人

  1997年,在老家山东结束了将近十年的部队生活后,马德光到山西开始创业。那时候马德光已经逐渐涉足邮票、电话磁卡和纪念币的收藏,在磁卡热的年代,这些藏品让马德光尝到了甜头,直到两年后,满怀欣喜的马德光着手收藏象牙时,初入艺术品市场的信心一下子被一批人工合成的“假象牙”击中。

  “当时在下边走了不少弯路,交了不少学费。”也正是早期在“下边”走过弯路的经历,让马德光至今仍将“找对的拍卖行”作为收藏重要准则之一。

  2001年,马德光在朋友的介绍下第一次进拍场,回忆起来,马德光仍觉庆幸:“现在我都觉得朋友带的路子比较正,第一次进拍卖就是中国嘉德。”2001年第一次进拍场,企业家的实干精神表露无遗,“当时就买了两张齐白石,一张山水,一张花卉,还有一张董寿平的青绿山水,和一张山西祁寯藻的书法——他是嘉庆和咸丰两个皇帝的帝师,当时齐白石的山水才40多万,花卉才十几万,祁寯藻的书法才44000,现在都过百万了。”

  在多番跟人谈及自己的收藏经验时,马德光不得不承认,对他而言,做一个收藏家,不但要选对拍卖公司,更要选对人。这句过后看似简单的经验之谈,是在这十多年的收藏历程中一再被验证过的。

  就是2001年,马德光带着这样不算低的起点正式进入艺术品市场。企业的风生水起让他有部分闲散资金,而在朋友“要买就买好的”指导下,马德光在进入艺术品市场时,便想自我定位成以收藏齐白石为主。直至2003年,马德光认识了国家鉴定委员、北京市文物局的章津才老师,“我觉得我的收藏走上正路还是因为章津才老师,刚进来的时候我买齐白石是因为觉得要买对的,后来章津才老师教导我,收藏艺术品不光要买对的艺术家,还要买精品,他当时推荐了徐悲鸿。”当年,马德光开始买张大千徐悲鸿,近现代书画的收藏体系就此建立。

  也就在那一两年,马德光在北京翰海拍卖的一次预展上,遇见了翟建民。本来就喜欢瓷器却不敢下手的马德光,在那次预展上看中了一件嘉庆粉彩的龙凤盖罐,“当时我就去问翟建民这个对不对,好不好,结果他说挺少见的,挺好,我问他多少钱合适,他说第一次买瓷器别买太贵,预期100万到120万元就买,但是我买艺术品还是喜欢的东西就想买到,多花点钱无所谓。我记得当时好像落槌价是180万元,加上佣金我第一次买瓷器就小200万了。”

 到了2008、2009年,马德光接着认识了香港的万健夫妇,在他们的指点下开始涉足杂项领域。直至现在回忆起来,马德光再三感慨:“其实我的收藏挺杂的,但是人对,而且选的拍卖公司好。”

  边收边学 十年资料费过千万

  尽管回过头来看时,马德光一再强调自己的收藏之路坚持至今是因为找对了人和拍卖公司,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企业家开始业余收藏到现在,吃过亏,也上过当,能坚持下来,还是靠自己。

  从做企业到艺术品收藏,在这样一个跨度和专业度都不低的行业面前,“自己多学习”只是总结起来一句轻描淡写的概括。2006年左右,在嘉德的一个小拍上,“爱学习”的马德光花69万元买了一套台湾地区出版的张大千全集,直至今日,马德光坦言自己花在买书买资料上的费用已经过千万,“边收边学,中国业余收藏家里,有我买那么多资料回去而且都看的可能不多,直到现在也是买了就学,因为只有知识才能让你走得更远,一切还是得靠自己,有知识在这个行业里你才不容易受骗。中间受了几次骗后,也对这个市场挺灰心,但是‘不受磨难不成人’,有时候走点弯路也对成长有帮助,能坚持下来还是因为喜欢。”

  从2001年初入艺术品市场时给自己定位买齐白石作品,到十多年的边买边学,马德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收藏体系。“比如瓷器,进来的时候我买的是嘉庆时期的,后来自己学习,当然也和别人讨论后发现,花大钱尽量还是少买嘉庆时期的,应该买康雍乾,我就买了很多书看,也看了多年的成交报告和市场表现,觉得嘉庆确实不值得投大钱,没有雍正和乾隆好,觉得自己比较喜欢雍正朝的,后来就给自己定位买雍正朝的,接下来是乾隆瓷。”

  放长线 算总账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艺术品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马德光庆幸地认为自己2001年进入市场时是低谷。见证艺术品市场这快速发展的十多年,相比吃亏,或许更多的还是它所带来的回报。

  短时期内价格翻好几番。这样的故事在市场中没少流传。只不过现在,马德光不愿再去多提及这些翻番的故事,而是好心态地说:“那是赶上了好时机,2010年到2011年,只要东西买对了,都赚钱,心态最重要,一个合理的市场肯定有涨有跌,这样大家才有机会,年年买不间断很关键,不要去追求当前一件艺术品的过多利益,要把眼光放远,几年后再算总账。我心态挺好,高了高买,低了低买,要想件件都赚大钱不可能,最后再算总账。”

  如果回顾起来算,这十多年的艺术品市场对马德光而言自然是笔不错的账,十多年过去了,到今天马德光甚至仍说:“我觉得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刚起步,我们一年成交才两百多亿,赶不上证券一天的交易,像今年张大千的《红佛女》,齐白石的《松鹰》,顶级的东西拿出来还是有人有钱拿下,大家只是在观望。2012年的春拍已经是近五六年之内的一个‘见底’了,但是市场从去年秋拍开始慢慢走好,秋拍不会比春拍差,只是要回到2010年那种火爆的场景还是很难。”

  不过更让马德光深有体会的,是收藏圈的一句老话,“买古董不富,但有古董不穷”。这不,在苏富比秋拍预展现场说起秋拍,马德光立马兴奋地告诉你:“今年秋拍这个乾隆时期的豆青釉浮雕瑞福双鱼‘百寿瓶’很有冲劲,因为他们估价只有1000至1500万港币,但这件东西最少要过6000万,有可能8000万,我觉得目前看到的预展来说,这可能是今年重器里面最重要的之一了。”就在刚刚结束的苏富比秋拍上,这件百寿瓶最终以8860万港元的价格成交。

 

上一篇: “第十二届全运会—全

下一篇: 蔡小松:做一块会思考

中国美术家协会网 白燕君官方网站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 祁庆泰书法网 柳子谷纪念网
北京画院美术馆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 深圳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中华艺术宫 浙江美术馆 武汉美术馆
战略伙伴